想必大家都看了近日懂车帝发布的对36辆车辅助驾驶进行实测的视频了吧?其结果,颠覆了大多数人对于智能驾驶辅助效果的认知和预期,比如,大家一般会认为,新势力的智驾辅助会强于传统车企;在同一品牌中,价位高的智能驾驶辅助能力会强于价位低的……
但我们看到的实测结果是:一些主打智驾辅助的新势力品牌,因为对于智驾的方案设定过于激进,哪怕“硬件”拉满,依然出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碰撞;相反,那些硬件和能力边界相对弱的品牌和产品,因为方案保守,所以反而避免了重大事故。
比如,问界m9的表现不如问界m8,阿维塔12的表现不如阿维塔07,比亚迪汉的表现竟不如秦和海鸥等等。
如何看待这一测试?
网上掀起了激烈的讨论,有说测试不规范、不公平公正的;也有人认为,懂车帝的此次测试非常有意义,让消费者可以更加正确认识智驾辅助的能力边界,减少路上危害自己及他人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。
很多人问我怎么看?我想,也许我们可以先换位思考,懂车帝为什么要做这个实测?
首先,懂车帝做这件事情的初衷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普及智驾知识,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影响力。因为,有影响力才有流量,有流量就有钱。在商业社会,先谈利益得失,再谈社会贡献,要在利益上谈人性,不要再人性上谈利益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只要懂车帝没有人为干预结果,就值得肯定。因为它在提升自身平台影响力的同时,起到了好的社会警示效果。
第二,尽管大家都知道做这样的内容有流量和影响力,但并不是所有媒体都能做、敢做,因为这种测试不仅实施难度大、花费高,而且往往“吃力不讨好”,容易得罪诸多客户。而懂车帝敢做的原因无非自身平台够“强势”,是目前流量最大的垂直媒体,公开数据是日活跃用户(dau)达 1000万,是车企非常重要的一个线索来源。
这就是非常残酷的现实。如果你自身足够强,哪怕你做的内容让厂家“恨得牙痒痒”,也不得不继续跟你合作;但如果是其他媒体做这样的内容,恐怕早就被很多车企“拉黑”了。
第三,我想谈一下当下汽车行业的“媒体”环境和生态。严格意义上说,汽车行业没有“媒体”,大家都是生意人,区别就是,底线和流量。要想底线高,还要流量好,其实是很难的,所以网红当道,行业乱象丛生。
所以,汽车(各行各业都一样)内容生态最大的困境在于,评论和骂架容易,追求真相很难,因为流量比真相更重要。
前几天看到一个同行写了篇文章,里面写道:“车企眼中的传播优先级如下:抖音头部主播 > 抖音百万车评号 > 小红书颜值kol > 快手土味段子手> 微博喷子王 > ……> 你,一个正儿八经写稿的媒体人……”
就,挺真实的。
就像强势车企掌握了流量密码和话语权一样,强势平台也掌握着话语权。作为生态链中可有可无的微弱存在,我们只想呼吁,希望这些掌握话语权的车企和平台,能够谨记谷歌的宗旨——“don't be evil(别作恶)”。
而当下的现实却是,在强势企业的语境中,你只能附和,如果有人敢于提出不同的声音,那么,等待你的是各种言辞强硬的“法务部”,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说话、不想说话。
生态的好是共建的,差也是一起造成的。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懂车帝的实测至少说明一点:此前,一些强势企业在辅助驾驶上的宣传确实过了火,“遥遥领先”的洗脑,让很多无知者无畏的消费者,一边开车一边睡觉、看手机,置自己和他人生命于不顾。
我想,这就是懂车帝关于辅助驾驶实测最大的意义。
你可以说它以偏概全,也可以说它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,正如懂车帝在辟谣中说的,“本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,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。我们希望通过节目科普,告诉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,自己才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人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,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表示,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“智驾”系统都不具备“自动驾驶”功能。这些“智驾”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,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,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,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。“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‘脱手脱眼’,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手脱把,两眼不是观察前方,而是低头看手机,甚至是睡觉打盹,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,一旦出事,还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、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。”
今年4月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,呼吁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。企业应严格依据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》(gb/t 40429—2021),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,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,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,防止驾驶员误用、滥用风险。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,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。
你可以不相信懂车帝,但一定要相信公安部。
而且,这个测试还有一个附加的效果就是,当辅助驾驶不再成为车企主要的宣传卖点时,整个行业就能更好地回归理性,消费者也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汽车本身的品质、安全和可靠性方面。这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,善莫大焉。
汽车行业苦智驾久矣。
智驾是方向、是未来,这肯定没错。但当下,面临着技术、责任、法律、用户认知与商业竞争的多重困境。很多企业,盲目跟风;还有些企业,苦于技术和传播上的艰难跟随,别人说自己是“准l3级”,自己就不能不说是“l2.99999”。
这种没有意义的比拼,让整个行业陷入盲目自嗨。所以才有尹同跃说的:“跟着别人做好事,也跟着别人做坏事”。
当下,四部委相继出台汽车行业的“反内卷”举措。在我看来,给智驾松绑,也是“反内卷”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。